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险 > 健康教育 > 正文

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 2012年初,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1亿2千万,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青年乙型肝炎的防治形势严峻。所以在学校要加强宣传防治知识,让广大师生了解乙型肝炎的常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乙型肝炎,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患者潜伏期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一旦有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去卫生所或专科医院检查治疗。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根据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乙型肝炎患者注意: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

5、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

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

3.易感人群保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