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网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外网校园快讯 > 正文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刑事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工作推进会”(一)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与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于4月24日上午召开了“刑事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工作推进会”。公安部鉴定中心、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广东省公安厅、沈阳市公安局、大连市公安局、辽宁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书画云鉴平台等单位的10位公安机关和高校鉴定机构的实战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相臣教授、文件检验专业方向教研室主任和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彪教授主持。

会上,李彪副院长首先从公安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建设,双一流课程建设,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定位、研究目标和攻关方向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简要介绍。李彪副院长提到,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本轮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主要是深度学习,是数据驱动的创新,“大数据+算法+运算能力”是其基本特征;其次是人工智能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培养。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坚持“以实战为导向,以教学为根本,以科研为基础,以办案为源泉,以创新为驱动”,与重点实验室协同致力于“三个中心”即法庭科学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应用中心、典型案例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面对“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趋势,注重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安安全领域的需求,致力于“会聚技术”“学科会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等相关工作,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教学水平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智慧新刑技”发展,实现刑事科学技术服务实战能力的整体提升。李彪副院长还表示,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将在学校改革发展道路上展现出更大担当作为,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也将进一步提升在国内文件检验领域发挥科研引领示范作用的能力。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科研转型升级等方面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公安部鉴定中心警务技术二级总监、文检处处长郝红光研究员从公安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研究生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沈阳市公安局李志红正高级工程师和王凯晶高级工程师着重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战技能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广东省公安厅冯明帅正高级工程师和上海市公安局王长亮高级工程师均从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科研成果与实战对接等方面阐述了各自观点。中国书画云鉴平台创始人邓斌先生就更新教学内容、拓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大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支队于波副处长主要从研究生专业外语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王立书调研员从技术性证据审查对文检技术的需求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就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文件检验鉴定领域的公安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发挥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基地作用等方面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最后,王相臣院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是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的宝贵财富,是做好刑事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和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守正创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谱写公安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