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川:拨开“迷雾”见真相
“刑事科学技术,是拨开案发现场的重重迷雾,最大程度还原案件真相。”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许海川介绍说,“这是个细致活儿,容不得半点儿疏忽。”从事刑事技术侦查工作14年,他累计勘查现场3000余次,提供证据支持1000余次,协助侦破案件800余起,为快速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7年,许海川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初到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时,他对刑事科学技术知之甚少,但当他第一次去到案件现场,看到老民警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到线索时,就被这项工作吸引了。许海川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一位优秀的刑事技术侦查民警,可以为案件侦查提供思路、提升破案效能。从此,许海川以老民警为榜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业余时间,他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分析经典案例,不断充实本领。在老民警的带领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现场勘验,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
1991年,河北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案发后,嫌疑人袁某仓皇逃跑。受当时刑事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民警一直未能追查到袁某下落。2018年,许海川升任河北分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后,继续对这起积案展开调查。他多次向老前辈请教,了解具体案情,寻找新的线索。期间,他发现了一张袁某当年结婚登记时拍摄的照片,找到了有价值的线索。在公安部命案积案会战中,许海川将袁某资料照片进行分析,发现袁某与四川人王某高度相似。经研判,袁某多年来一直冒用王某身份逃避追捕。此后,许海川进一步寻踪觅迹,最终在云南将其抓获。经讯问,袁某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这起30年的命案积案终于划下了圆满句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道新课题摆在了许海川面前——在虚拟空间中发生的网络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采集证据?他主动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掌握固定网络犯罪证据的方法、技能。2021年,辖区居民小周在一款理财App投资后被骗。接到报警后,许海川对这款可疑App进行分析研判,发现这是一个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小周投入的资金根本没有进入过投资市场。同时,他还找到了关键线索,协助办案民警抓获了App制作者,成功破获了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许海川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各1次,获个人嘉奖7次,曾被评为“双一百”优秀刑事技术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获2021年天津市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