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气温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加大,诺如病毒感染也进入了高发期。该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帮助大家有效预防、保持健康,特此提醒注意以下事项。
一、认识诺如病毒:特点与症状
(一)核心特点
1、传染性极强:很少的病毒量(仅需18-100个病毒粒子)就能感染人。
2、传播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感染。
3、环境抵抗力强:耐低温、耐酸,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周。
4、变异快:人一生中可多次感染。
5、全人群易感: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
(二)主要症状
1、主要表现:呕吐、腹泻(水样便)、恶心、腹痛。
2、伴随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3、病程:通常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但老年人和婴幼儿可能需要特别关注,防止脱水等并发症。
(三)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尤其沙拉、水果等生食)。
2、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衣物),然后手接触口。
3、气溶胶传播: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产生的飞沫。
二、核心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
(一)勤洗手——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1、什么时候洗?
(1)饭前便后
(2)接触他人后(如握手)
(3)接触公共物品后(如门把手、桌椅)
(4)处理垃圾后
2、怎么洗?
(1)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20秒。
(2)注意:酒精类免洗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效果不佳,不能代替流水洗手。
(二)注意食品安全
1、不喝生水,饮用彻底煮沸的开水。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瓜果最好去皮食用。
3、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必须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4、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三)做好通风消毒
1、教室、宿舍等场所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诺如病毒对含氯消毒剂最敏感,可适当使用含氯手消液进行手消毒。
3、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马桶、水龙头等。
三、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如何应对与护理
(一)诊治
如发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症状,请立即前往校医院就医,由专业医务人员判断病情、对症治疗,如有必要则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1、校医院位置
塔湾校区:办公楼北侧
蒲河校区:综合楼(图书馆北侧)2楼
白山路校区:教学楼1楼东北角
2、工作时间
工作日上午8:00-11:30
工作日下午14:00-17:30(夏令时)
13:30-17:00(冬令时)
节假日及其他时间有急诊医生在岗值班。
3、24小时值班电话
塔湾校区:86982425
蒲河校区:86983440
白山路校区:86983511
(二)隔离
1、如已明确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应立即联系中队长,在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妥善安排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解除隔离。
2、隔离期间应使用独立的餐饮用具和生活用品。
(三)日常护理
1、补水是关键:为防止呕吐和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建议少量多次地喝水或口服补液盐(ORS)。
2、饮食清淡:可适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苏打饼干等。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
3、不要滥用抗生素:诺如病毒是病毒,抗生素无效,随意服用抗生素可能会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4、密切关注病情:如果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口唇非常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无力、眩晕)、持续高烧或便血,应立即就医。
(四)正确处理呕吐物和粪便(具体操作流程可见附件1)
1、处理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围裙(或旧衣服),有条件可戴护目镜。
2、覆盖吸附: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厨房纸、旧抹布)完全覆盖呕吐物,小心清除干净。
3、消毒表面:用配置好的含氯消毒液(如消毒片,可根据附件2中要求配置)擦拭污染区域和周围2米的地面,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
4、密封丢弃:所有清理物品和防护用品放入垃圾袋,扎紧袋口后丢弃。
5、彻底洗手:处理完毕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四、总结要点
(一)防病口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速隔离、巧消毒。
(二)记住两个第一
预防诺如,洗手是第一道防线;重视症状,疑似感染第一时间就诊。
五、结语
虽近期正处夏秋之交,诺如病毒感染高发之际,但请大家不要焦虑不安,它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相信这份健康手册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更从容的面对、更高效的预防诺如病毒。让我们一起守护我们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健康,在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一起为维护校园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2025年9月5日
后勤管理处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