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建校75周年之际,为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合作与交流,把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标准,做好国、省一流专业的认证准备工作,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于5月6日至8日成功举办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采用“一个主论坛+四个专业分论坛”的形式,来自全国32所公安院校、20个实战单位及17家与学校合作企业的189名专家学者、公安实战单位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视听技术、公安情报学和技术侦查学四个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研讨会的开幕式由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副院长汤艳君主持,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院长秦玉海、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班昊和公安部技侦局政治部副主任陈伟分别发表讲话和致辞。他们指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致力于建立以技术为特色、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以培养新担当、新作为的预备警官为己任。本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精英齐聚一堂,携手探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5月7日上午的“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主论坛由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副院长汤艳君教授和王华朋教授主持。公安院校和实战单位代表结合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了不同角度的主题发言:原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高文教授作了题为“公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报告,提出了“两堂理论”,一是食堂,代表学校后勤管理的水平高低,二是课堂,代表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课堂是最基本的单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精神;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徐仲成教授作了题为“对学科专业建设的一点思考”的报告,提出了对学科专业建设的理解、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应当在校局、校校、校企三个层面进行合作,实现开门办学、服务一线,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院长秦玉海教授作了题为“公安高校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应然选择”的报告,他阐明学科专业是高校科技创新之基、人才培养之根和学校发展之本;原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蒋平作了题为“大数据建设应用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阐明了警务大数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教育部公安技术教指委委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蒋占卿作了题为“从刑事科学技术到公安技术学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的报告,主旨是注重实战化教学,在理论阐述过程中辅以案例分析;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教授屈健作了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公安情报学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的讲话,详细阐述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路径。

5月7日下午的分论坛环节,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视听技术、公安情报学和技术侦查学四个专业分别组织相关专业的与会专家和代表聚焦各自专业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研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分论坛暨“教育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由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数据侦查技术教研室主任季铎主持,秦玉海院长代表学校向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并期望通过平台加强校校合作、校局合作及校企合作,促进专业高效高质发展,与会代表从各自单位、部门角度对网安专业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公安视听技术学科专业分论坛会议由王华朋副院长主持,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洪臣回顾了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与会领导、专家围绕着公安视听技术人才需求与能力体系、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创新发展深入地展开了讨论;公安情报学科专业分论坛会议由王福相副院长主持,教研室主任刘硕同与会代表们分享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共同发起成立“公安情报专业教学联盟”的倡议;技术侦查学专业分论坛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张冬冬主持,佟凤辉副院长代表公信学院致辞,教研室主任梁永玲介绍了刑警学院技术侦查学专业的建设历程和人才培养情况,与会代表们围绕技侦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所属四个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校校、校局、校企进一步共享新兴科技资源、共探广阔合作空间提供了平台。与会代表盛赞此次研讨会为学科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为学科、专业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