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召开科研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推进会,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济鹏,科研处处长牛青山,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院务会和重点实验室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由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朱昱主持。会议中,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辽宁省法庭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相臣首先就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报。汇报从目前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拥有的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如何协同运行,建设更高层次的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工作切入,提出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与推进过程中应遵循“搭好平台、完善梯队、以点带面、标准先行、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按照“目标牵引、主线突出、统筹推进、融合创新”的建设路径推进工作;提出建设“智慧新刑技”教学、科研、实战一体化平台的构想。在整合平台资源、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瞄准一个目标,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促进刑事科学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全面融合对接,从而更好服务公安实战,带动传统专业升级改造,继续引领行业发展。随后,二级学院副院长、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吕晓森就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汇报了有关整改情况,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调整建设思路,明确重点攻关方向,注重梯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切实提高建设水平。二级学院副院长、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彪就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思路进行了汇报。二级学院副院长马越就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科研工作整体任务与目标、工作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汇报。
汇报后,科研处处长牛青山指出,在学校整体框架下,科研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和地方大学的先进经验,广开思路,瞄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方向调控,强化科研激励。
最后,校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济鹏从三个方面对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进行了点评指导。首先,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是我们引领行业发展、展现科研实力、服务公安实战的重要平台,针对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虚心接受,认真整改。重点实验室要放开眼界,拓展视野,加强与现代科技的对接和融合,同时,进一步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完善梯队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发挥最大合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重点实验室面貌的焕然一新,发挥其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其次,要着重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为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夯实基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作为我校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在科研成果和总体建设思路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上都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亮点,符合二级学院的定位与功能。基础理论研究是学科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务必夯实抓牢,在搞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重视应用研究的时效性与实用性,特别是传统刑事科学技术,要加快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全面融合,注重孕育、孵化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安实战需要的重大课题,带动科研工作提高层次、提升水平,符合我校科研工作的功能和发展定位。最后,要通过科研平台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建设水平与层次。我校的科研工作要始终瞄准国家安全和公安实战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在公安行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建设“智慧新刑技”教学、科研、实战一体化平台的进程中,要通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既发挥我校的科研引领作用,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我校科研工作服务公安实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公安科技发展的目标,做到守正创新、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