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生活 > 校园随笔 > 正文

用面包换一朵水仙

一位先哲曾道:“若你只有两块面包,你要用其中一块换一朵水仙花。”苏子亦曾笑谑,无肉令人瘦,然无竹令人俗。民以食为天,水仙花与竹何以能比面包和肉重要,不过是花有美之趣味,竹有雅之趣味的缘故。趣味者,有趣有味也。趣使人心向往之,味令人流连停歇,无怪乎“趣味”二字竟以蝉翼之轻重于温饱大事。

周作人曾写道,“我们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趣味往往便是“务虚”的,它是所谓的无用之用,与实际无甚干系。它是云霞雕色、草木贲华,是周颙“春韭秋菘”后的清正风骨,是板桥“七品官耳”的散逸洒脱,是张岱品禊泉水、烹兰雪茶的闲情逸致,是兰亭曲水流觞、文人酬唱的逸兴抟飞……正如瓦屋纸窗之下,白瓷盅里盛半盏清茶,趣味与匡时济世无关,与功名利禄亦无关。它无用之至,却又带来了美的体验,片刻的放佚或冥思之中,心智皆受着美的感化。

趣味既是美的体验,那便也是观者与客体间情趣的交流。与竹交流,得出脱俗逸尘的趣味。黄山谷曾道,“三日不读书,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说的便是人缺少了与书交流得来的趣味,便枯槁了面容与灵魂。趣味给人带来的是一阵清醇爽朗之气,使人的心智洗练,思想清新而成熟。柳永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失官,却仍能“奉旨填词”,自得其乐,恐怕是由于他是个有趣味的人。趣味带来静境与充实的内心,故而能在孤独中不寂寞,在喧嚣中静听。

体出趣味不需要成林之竹,成栋之书。正如简文帝所云,“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外物不过为引,趣味之所寄实在心中,应向心中寻。涓滴之水、片叶之竹,亦可以思想勾连出万千趣味,体得庄周当年探知鱼乐、戈尾涂中的趣味。

只有面包不过抵达了生存的底线,而一朵水仙花所带来的趣味却足以使之增色,可称得上有逸致的生活。若有两块面包,不妨以一块换取水仙,腹中空空,精神却魇足而幸福。

上一篇:忠诚警魂不朽

下一篇:吾学与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