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振聋发聩,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青年者,国之未来也,他不似少年懵懂,未晓家国大义;他不似中年,染尽江湖气也失了赤子心,难免被生活缚住手脚处处掣肘羁绊太多。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敢想敢做;又是人生价值观定型之际,思想最是犀利。故而有责任之青年,当铁肩担道义,以天下为己任,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些人认为,国家大事自有领导干部谋划,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自有英雄为之,总之“天塌下来个高的先顶着”,我们自在过日子便可。这样的论调不罕见,尤其在高校内颇有市场,部分学生不仅“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且“圣贤书”也读不好,上课睡觉,下课游戏,浑浑噩噩。但这绝不是新时代、新青年当为之事,青年人虽不能对国家政策有所建言,但多多了解、思考,对自身也是大有裨益,君不闻“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时光荏苒,步入中年,走向领导岗位,青年时期的思索,大学时代的观点交锋,也会如基因一样根植于心,影响着决策的风格。
关注时政,心忧天下,是内化于心的思想升华,而认真学习提升知识技能,则是外显于形能力提升。在高校内有另一种风气:言必称马列,张口便是“区块链”、“5G”等新名词,但本人却连基本的课程完成都困难。如此的“心忧天下”反成了清谈玄言。没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做起事来也容易眼高手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努力提升知识技能也是青年之责任的另一种形式。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年一代必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