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红楼梦》,字里行间踊跃着亘古的温柔,岁月的呼唤。
我打开书,正看你来到贾府前,不露声色却风起云涌。你烟愁锁眉,因为你知道你在贾府的地位,就连你的外祖母也称你为远客;你处处小心,哪怕几句寒暄也怕犯下礼节之过。这一切都只因你寄人篱下的辛酸,耳边欢声笑语,呢喃寒暄;眼前富丽堂皇,荣华富贵,你却无动于衷。
见过了诸位亲人,再热情的寒暄问暖,也敌不过你敏感忧郁的心,直到遇到了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相思,悉堆眼角。”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一段内心独白,已道出你二人前生今生的恩缘。那份一见如故,那份似曾相识早已为你们的爱情埋下伏笔,千丝万缕的柔情就在一瞬间埋种。“莫失莫忘”,应是木石前盟的还泪前世;“不离不弃”,应是红颜痴情的不负今生……
在这里,人是活着的,是有灵魂的人。如鲁迅先生言:“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这也许能解释四大名著中“红学”的自成体系了。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时间读,会有不同的感受。粗读、细读、反复地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有人说:“三流的作者总是把情节写得简单直白,如此还生怕别人看不懂,仍要注上‘看官不知,此处……’而一流的作家却偏要在情节上蒙上一层纱,让人细心琢磨玩味后才通其意。”曹雪芹正属于后者,他不单为《红楼梦》蒙上一层纱,还要盖上一层布,把千般情绪都藏在暗处,让人百思不得其意。却又不苫得那么严实,偏要留下一角,撩拨着读者一点一点地拨开迷雾。
夜半的风,送来孤寂的冷月,带来忧郁的华光。从你来到贾府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一段千古缠绵的爱情。我只愿合上书,在梦中追寻你的身影,饮一杯清酒,一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