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险 > 健康教育 > 正文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

第一章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毒感染临床特征是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高或降低、胸片有炎症性改变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并将其病原体命名为2019-nCoV,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31日将其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新的变异毒株德尔塔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2021年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在56℃下30分钟就能被灭活,而75%的酒精、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氯己定除外)都能够有效地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说明: IMG_256

新冠肺炎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接触污染物、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2020年1月21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国内外相关专家及世界卫生组织也相继确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正在发生。

第二章 症状、就医、隔离、治疗

一、症 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伴有基础性疾病、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重症病例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德尔塔病毒可能不会有发烧的症状,大多数会有腹痛、腹胀、嗜睡、无力的症状,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德尔塔变异株潜伏期大概4天。最新情况表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在个体已经感染病毒但未发病的这段时间,也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这加大了对疫情控制的难度。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表现为头痛、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与流感和普通感冒类似。但其实它们之间有明确区别。

说明: IMG_256


德尔塔变异株

之前的毒株

传染性强

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1倍


传播速度快

之前广州由1例14秒无接触传播的病例


病毒载量高

是以往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


潜伏期缩短

潜伏期大概4天

潜伏期为5-6天

感染症状

可能不会有发热的症状,大多数会有腹痛、腹胀、嗜睡、无力的症状,更易发展成为重症

常见感染症状为发热、乏力等,有事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咽痛、鼻塞等

对密接的界定

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座建筑,发病前4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接者

在发病前两天跟病人的家人,同一办公室的人,或者一米之内共同吃饭、开会等,才叫密接者

二、就 医

1、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立即所属部门或卫生所报告:

(1)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有中高风险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聚集性发病。

应呼叫救护车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医院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应告知医生近期的中高风险区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就医前后,可参考第三章 预防措施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到发热门诊后,护士会测量体温是否超过37.3℃并询问流行病学史。对于发热且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医生会安排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DR片或CT等检查。

如果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会请专家进行会诊。在此期间,发热患者会被安排隔离观察。如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会把患者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进行病原学检测。

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名单可参考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的通知,也可在国务院客户端的小程序首页“发热门诊”栏下查询附近发热门诊、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图2)。

说明: fare

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说明: IMG_256

2、其他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就医原则

原则上来说,疫情期间,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

应尽量少去或不去医院;如果必须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如果必须去医院,可只做必需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

前往医院时,应尽可能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做好预约和准备,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减少就诊时间。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随时保持手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在路上和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遮住口鼻。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如果不能及时对手消毒,则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医院就诊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医院停留时间。

自医院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用流动水认真洗手,衣物尽快清洗,有条件者可先行用84消毒液处理。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者,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2周的活动史。

三、隔 离

隔离分为住院医疗隔离、院外隔离。院外隔离分为自我隔离、居家隔离、集中隔离。

居家隔离是遏制疫情的主要非药物干预和低成本的措施,自我隔离等个人防护措施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高校和有宿舍的单位可以使用集中隔离

隔离期间,要发挥学校医院和社区中心的作用。隔离者可以在家通过电话或微信,向医生或工作人员寻求咨询和帮助。医生或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了解和观察隔离者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随访指导。

1、隔离对象

(1)出现疑似症状的个体

个体出现疑似症状应首先自我隔离并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具体就医过程可参考本章“二,就医”中的“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

(2)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必须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指凡与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有过密切接触并可能受感染者。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与患者共同居住、学习和工作,为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或同一教室或宿舍的同学。

2)诊疗和护理患者的医护人员、探视患者的亲属和朋友,或其他与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患者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和朋友等),以及经调查评估后认为有可能近距离接触患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 目前变异毒株德尔塔对密接的重新定义: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座建筑,发病前4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接者。

可疑暴露者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2、自我隔离

(1)将隔离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独立房间。如果没有独立的房间,照料者也要与密切接触者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2)家庭成员进入隔离者活动空间时应佩戴口罩。拒绝家庭内外人员的探访。

(3)限制隔离者的活动范围,确保共享区域(卫生间和浴室等)通风良好。

(4)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肘遮掩口鼻。

(5)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尽量减少和避免接触密切接触者使用的用品(手机、遥控器、餐具和毛巾等)、做好公共用品(桌椅和门把手等)的消毒,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

(6)佩戴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进行家庭环境清洁和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做好垃圾的密封和处理。保持家庭环境清洁。

被观察对象一旦出现症状,特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以及呼吸困难或腹泻,应立即就医。

3、集中隔离

要求如下:

(1)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对集中隔离观察对象进行体温监测、症状观察、宣教、指导消毒等,加强开窗通风。

(2)隔离点房间安放手消毒液、体温计(每日三次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3)使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液进行物品表面消毒,并做好记录。

(4)各种排泄物、分泌物等先使用消毒剂浸泡2小时再冲入下水道。

(5)生活垃圾使用消毒剂消毒密闭包装后经移送通道统一固定地点处理,并做好记录。

4、解除隔离的程序

在解除医学观察到达期限后,测量体温、询问健康情况。对符合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开具解除隔离证明,有专门通道离开隔离点。

四、治 疗

可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

第三章 预防措施

一、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什么样的口罩有用?

不要选择:纸质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

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图3)。

说明: IMG_256

2、何时佩戴口罩?

外出与他人有接触时,都应佩戴口罩。尤其去医院看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在相对密闭或人多的空间中停留较长时间时,更应合理佩戴口罩。

3、如何选择口罩?

一般人群:普通民众、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特殊人群: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佩戴护目镜。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

4、什么是医用外科口罩?

先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产品性能需要符合YY 0469一2011。外包装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图4)。

说明: IMG_257

5、怎么佩戴口罩?

佩戴步骤(图5):①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前,应先查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②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③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④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触压,直至紧贴鼻梁。⑤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说明: IMG_256

6、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口罩?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7、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佩戴后,应该按正确方法摘下口罩(图7)。不建议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如果反复多次使用,除了口罩的防护效果可能下降外,口罩外层积聚的灰尘、细菌、病毒等可能会污染内面,造成感染。如果在可使用时效内,且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必须重复使用时,不要直接将口罩摘下来后塞在口袋或包里,应叠好(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叠)放在清洁的自封袋中,以免口罩内面被外面污染。摘下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说明: IMG_258

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此外,口罩绝不能用水或酒精清洗后重复使用。不建议剪碎处理,因为飞沫可能会污染剪刀。也不要用开水烫口罩,操作过程中反而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二、勤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勤洗手、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可以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非常必要。

在咳嗽打喷嚏后、接触外人或护理患者前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动物、处理垃圾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接触钱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若手上脏污不可见,可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在不确定手是否彻底清洁时,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洗手一定要用流动水,不要用盆水,搓揉时间至少要20秒。不能只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如果使用肥皂,肥皂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如使用替换装,每次分装前要将容器清洁消毒;当皂液有混浊或者变色时,应更换。如果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请留意产品说明中“开瓶后使用”的有效期,一般开瓶后的使用期限不超过30天;洗手后不要在衣服上“蹭”干,提前准备好干手巾或烘干机。

洗手步骤要正确(图8):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说明: IMG_256

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措施之一。新冠疫苗的主要成分是灭活的病毒,作为一种抗原,刺激身体产生中和性的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四、强化预防性消毒,公共上课场所建议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人体接触较多的课桌椅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对不耐腐蚀的物品,可以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大面积的地面和墙面,可用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由内向外进行喷洒消毒,喷洒量以表面湿润且无滴流现象为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五、加强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如教室、图书馆、宿舍、体育馆等)的通风,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及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避免举办全校的室内集会等活动。

六、强化健康监测,加强物资储备。要有专人落实晨午检,做好因病缺课及病因登记追踪,发现异常如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处理。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病例学生每日增减情况。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的处理等工作。加强防护用品物资储备,学校校医室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和感冒药品。

七、在学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学生及医疗机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八、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应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取消外出旅游等

计划,尽量在家中休息;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影院、网吧、展览馆等。

九、减少与他人的共用物品,包括牙刷、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定期消毒餐具、家具、地板等,勤晒衣被。

十、清淡饮食,注意营养,适当运动。

十一、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要及时到卫生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第四章师生的心理支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传播和发展,每个身处其中的高校师生都面对着未知的疾病风险。对于疫情存在强烈的担忧、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积极情绪明显减少,很多民众甚至由于消极情绪的持续存在和难以摆脱,导致正常生活都受到明显干扰。以下方法能够使广大师生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而积极、理性应对疫情。

1、普通心理支持

(1)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信息管理是对疫情信息处理传统方式的改变,是对疫情及其心理影响的一种调节管理方法。公众从正规渠道了解疫情和相关防护知识信息,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自我防护。频繁地报道旨在引起重视,但没有必要因此产生恐慌,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不会因报道的频繁而加重。可以设定“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几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愉悦情绪。在必要防护的情况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让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增强,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2)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这时建议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传播新型肺炎。对于弱势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随着防控时间的延长,彼此的支持能够让我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3)监测心理电量,自助先于助人。

面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困境,我们有时也会感到挫败或做得不够。建议做好“心理电量监测”,每隔半天,花费1分钟时间来评估目前的情绪状况(从0到100打分,100表示情绪积极,精力充沛;0表示身心俱疲,情绪严重耗竭)。如果已经出现了耗竭、无助和挫败的情况,请调整施助的节奏和强度,或者休息放松来“充电”。如果自己感受到情绪和身体的异常和不适,请积极求助或就诊,避免持续的投入造成“心理电量”的耗竭。

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并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接纳自己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并采用合理的宣泄方法,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等不良应对方式,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更不要出现发脾气、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行为。在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也不能盲目乐观、放松警惕、疏于防护。

2、自助与互助

(1)允许自己示弱,当感觉到无法承受压力时,请及时对负责领导或辅导员诉说,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也允许自己在悲伤、感动时哭泣。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在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里,在这样的严酷的战场上,我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自然的,等这样的应激事件结束,我会恢复的。千万不能自我贬低,甚至上升到自我价值上,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2)限制工作时间;喝充足的水,并进食有益健康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有可能的话经常离开现场进行短暂的休息。

(3)空余时间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即逐步紧张及放松各个肌群,让肌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或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冥想、正念等。相关指导语和信息在网上可以查到。

(4)谈论对所见所闻和从事工作的感受;与你的家人、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与另一同事、同学结伴,这样可以互相监督经受的应激。

(5)如已发生应激症状,转换工作岗位:由高应激岗位转换到低应激岗位,如果行得通的话,从现场转到常规岗位;通过单位、学校进行咨询、寻求帮助。

(6)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如突然调动岗位、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某同事死亡、患者死亡、患者自杀等,应请专业人员进行严重事件集体晤谈。

(7)如出现无法入睡、情绪低落、焦虑、心慌等,持续2周

不能缓解,影响工作,可找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进行诊治。可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上述心理辅导为防止心理干预人员的感染,可远程进行,如语音、视频、电话等各种方法。

第五章营养建议与运动支持

坚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通过均衡营养、适当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

1、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7、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8、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卫生所